《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分宜任教谕期间写下的中国古代科技巨著。《天工开物》传到日本、欧洲以后引起了强烈震动,被称为“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人间不可一日或缺之书”。民国初年,《天工开物》从日本反传回原书刻本,终于得以重现于世。
如今,新余市的学者们在对《天工开物》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天工开物》的再认识、再发现,提出了发掘、传承、弘扬天工文化,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的新课题。
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一个定位新能源科技城的城市,新余在寻找它的城市文化定位过程中,发现《天工开物》所倡导的科学精神、开拓意识、求索作风是如此之契合
《天工开物》一书中所载的许多内容,与新余、分宜的许多遗址遗迹十分吻合。如古代新余、分宜两地是全国重要的产铁之地,明代设有两个专门的冶铁场,产铁量占全国五分之一。至今遗存的凤凰山冶炼遗址冶铁工艺流程,与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载的两种冶铁技术之一(南方冶炼技术)十分一致。宋应星任分宜教谕写作《天工开物》时,正值明代凤凰山炼铁业鼎盛时期。《天工开物》铁冶部分应是当时该地冶铁技术的总结。
分宜远在唐代就出夏布贡品,到明代时,夏布制作工艺作坊尤其发达,编织夏布普遍采用腰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第二卷“乃服”中图文并茂记述了“腰机”和“夏服”两章。分宜今为“中国夏布之乡”,有全国80%夏布加工出口量和恩达夏布纺织企业,发达的夏布产业是天工开物遗址遗迹的最好印证。
经考证,考古人员至今已发现新余、分宜有与《天工开物》有关的遗址遗迹9处。
《天工开物》所蕴含的崇尚的尊重科学、重视实践、推崇创新、民生为本、天人合一等思想,不仅是一种最契合新余这座城市传统的本土文化、有根文化,更是代表这座城市精神与气质的先进文化、当代文化。因此,新余市把天工文化定位为自己的城市主体文化、核心文化,并于2011年5月成立了新余市天工文化研究会,着力进行天工文化的开发与建设。
如何把文化资源变成经济发展的助推力?这需要我们走创新创意之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新余在这条道路上勇敢地步入了探索之路
2006年,新余市成立了仰天岗生态新区(现为孔目江生态经济区),开始翻开“天工开物”这张尘封多年的历史文化名片,也开始了开发、利用天工文化的探索之路。
2008年4月,邀请了《天工开物》著名研究专家杨维增前来新余实地考察,指导“天工文化”建设。同时,我市成立了“天工文化”课题组,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当顾问,共商“天工文化”品牌的研究与运用。6月,在全市范围内对天工开物遗址遗迹进行普查,绘制了新余市天工开物遗址地图。筛选出《天工开物》所记夏布制作工艺、冶铁制作工艺、酒母制作工艺、夏绣等4项技艺入选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月,注册了江西省“天工开物”文化传播公司。2009年初,创办江西瀚皇典动漫公司,制作52集《天工开物——开心岛》动漫剧,现已完成20集;与央视科教频道作为共同出品人,以新余为基地联合拍摄完成了《天工开物》纪录片电影。在实体项目上,建设天工开物国际论坛、毓秀谷、钟灵楼、天工开物科技文化园。
《天工开物》蕴含的人文理念、精神财富和价值取向,诠释出新余天工文化的新高度
2011年11月11日至12日,新余市委、市政府与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合作,在南昌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国(新余)天工文化节。在12日举办《天工开物》高峰论坛上,来自省内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并对天工文化的内涵各自发表高见。
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省传播学会会长邱尚仁是国内研究《天工开物》的知名学者之一,著有《<天工开物>今说》一书。他认为,《天工开物》是崇尚科技的产物,应当被发掘、传承与弘扬,加入现代的元素,打造为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文化,成为新时代的“文化生产力”。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项国雄认为,天工文化具有四大特点:一、尊重知识,探索科技;二、尊重事实,深入调查;三、民生为本,追求幸福;四、社会和睦,各归本位。在产业开发上,可充分利用天工文化的幸福、科技、养生、生态四大元素,把新余打造成幸福之都、保健养生之都、生态之城和科技体验乐园。
南昌大学教授、人文学院院长王德保认为,《天工开物》全书体现了“民生为本”和“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弘扬天工文化对扭转中国官本位为中心的文化是有积极意义的。
省社联副主席、教授吴永明提出,对古代文化,我们还要赋予它现代意义、现代内涵,要有创意。新余现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将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
“我们不仅要把研究的目光放在对《天工开物》的研究上,更要把目光放在传承文明、面向未来、创新进取、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来考虑,才能给天工文化赋予新的内涵。”新余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市天工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涂绪永认为,天工文化还应有它现代和未来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