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神话剧《仙女湖》2013年春节期间先后在央视一套、八套节目播出,反响很大,并在仙女下凡地的江西新余引起了轰动!新余百姓争看《仙女湖》、品评《仙女湖》成为江西新余2013年春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就《仙女湖》剧情而言,它突破了以往仙女下凡故事的架构,仙女湖既是玉帝的初恋情人,又是一湾美丽的湖泊,物与人合而为一。剧中借墨家传人非乐与两世“小七”的爱情,宣扬了墨家思想,并将汉武帝、卫青、霍去病等风流人物囊括进来,使得该剧更能吸引大家的关注,在思想上多少有些深度,在剧情铺展方面游刃有余。剧中氛围以轻灵活泼为主,时而严肃庄重,时而缠绵悱恻,时而诙谐诡异,充满着浪漫主义的奇幻色彩。剧中背景音乐优美动人,遇到高潮时,由平缓骤成激荡,例如第23集,非乐与初七隔了十年相见,两人情绪激动,“郎有情,妾有意”,这时一首惊天动地的歌曲响起来,烘托气氛,可谓恰到好处! 该剧景致虚实相间,很多小背景取自于仙女湖,例如湖边溜湾及湖边策划的背景,而大背景则在仙女湖远景之上又叠加了一个个虚幻的绿岛,显得比仙女湖实景更有梦幻效果,就连天上神仙居住的世界,也设计为云雾环绕的仙岛造型。剧中经常提到新余,多次以语言或实景展示新余米粉、新余年糕、新余城门、新余县衙,甚至提到新余的男人,让人觉得神话故事有了现实的落脚点,也让在新余工作生活的人们倍感亲切。 作为神话剧,剧中展现了许多仙术和特技,如点金术、定身法,隐形术、仙凡变化术、瞬间疗伤术、起死回生术、泪发大水术、人体器官分离术等,有些是影视剧中首次出现的。例如:仙女湖作为神身与他人对话时,由水瀑所构的人体造型颇有特色,对于展现她那自然湖泊和地方女神的双重特色非常到位;神仙变化之时通过旋转身体完成,例如白鹭仙子通过转身数圈由鸟身变成人体、檀木精通过转身化为非乐的模样,动作很漂亮,效果很好;瞬间疗伤术、起死回生术通过施功者隔空发功的抚慰动作,配以桔黄色碎珠状气浪滚动的视觉效果和美妙音响的回荡来表现这个法术的实施;在影视中首次展现了因神仙情绪的骤然变化而自然迸发的法术,不需要有意为之,这就是天庭大公主泪发大水术,只要她一哭就会涨水或下雨,积久则泛滥成灾。人天大战和仙女湖与天兵大战时,湖草卷舒自在的特技是影视剧中第一次出现的效果,看上去比较舒服。剧中小七将黑心商贩姜四变成王八,将贪官吴县令变成王八蛋的仙术颇有创意,且大快人心!被抓到县衙受审的小七,以仙术使自己的手掌远离身体,扶案而进,甚至摸到吴县令的脸颊,场面骇人,却非常有趣。 就女性角色气质来看,作为主角的“小七”清秀活泼,情致娇憨,较之妩媚型的女性更为耐看,也更为亲切,而且她的声音很悦耳,我认为女人的声音是她的第三性征,声音好听的女性无疑更能博得大众的欢心;天庭三公主则兰心蕙性,冰心玉洁,最适合做贤妻良母,她善良胆小,但功力超群,这使得她有意无意之间能一次次免除变化成卫青的檀木精的性侵犯。二公主聪明冷静,谈笑清雅,是知识女性的缩影。大公主虽然在七仙女中相貌最差,为人马虎粗率,但她有孩童般的直爽,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靠本色生活,不失为另一种人生风范。老四、老五、老六三位三胞胎公主则仙骨玲珑,瘦如飞燕,但个性特征不突出。白鹭仙子则秀外慧中,气质高雅,温婉可人。王母娘娘虽然贵气逼人,但器量偏小,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连亲生女儿都可以牺牲,可谓世间文雅毒妇的典型。 再从男性角色来看,非乐虽非英姿勃发之人,但温良敦厚,充满着墨家精神的厚重与韵味;相形之下,霍去病则气宇轩昂,英豪之气溢于颜面,这也使得“小七”不能对“非乐”一见钟情而只是日久生情,而她的转世后身“陈初七”却对霍去病一见倾心。剧中的卫青虽然功高盖世,但却谨小慎微,忠厚过人。剧中的汉武帝虽然刚愎自用,但宽容大度,与之相比,历史上的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气量偏狭,两者有所不同。櫈子精(又称檀木精)则类似于《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的性格,眼眉含笑,好色而活泼,他私欲膨胀,多次打算占有三公主和小七,为了得到“小七”,他甚至敢于违背王母娘娘的旨意。这是神话剧中首次出现檀木櫈子成精、行走人间的故事。剧中漆雕烈的眼睛最有特色,炯炯有神,目光灼人,他忠于职守而又胸怀侠义,随着剧情发展,他的侠义之情逐渐淹没他的循吏之举,由追杀非乐到后来认同非乐,由县衙干吏成为跃马沙场的将军。剧中陈记米粉店陈老板,也是老实本份而又非常豁达的生意之人,是中国古代城市良民的典型代表,当满街之人都找小七将东西变成黄金时,他不为所动,甚至婉言谢绝了小七主动上门替他将家什点成黄金的恩惠。剧中还有由胖头鱼和翘嘴巴鱼时常化为人身的鱼精,颇有人情与鱼性,其形象一胖一瘦,非常适合他们的角色。 当然,该剧虽然是神话剧,但该剧所定位的历史背景和毛衣女下凡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最好能重叠而不错谬,但此剧在历史背景的真实性方面存在诸多错误: 一、“新余”的写法不对。新余自立县以来,先后称为“新渝”、“新喻”、“新谕”,最后固定于“新喻”,1957年才改为“新余”,“新余”不是“新余”的简化,剧中新余县城城楼上的“新余 ”中的“余”字完全错误。 二、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故事是以《田中毛衣女》故事为框架改编的,最早出自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而新余是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建县,因此故事的时代背景应在三国至西晋时期,不可能有西汉人物,作者如果能把故事时代背景定位于魏晋时期,锁定在《洛神赋》发生的年代,将故事男主人翁从“非乐”改为某一位魏晋时期的风流人物更为妥当。 三、剧中的室内陈设与服饰有许多不妥之处。《仙女湖》在室内陈设与服饰方面尽量仿古,主观上是想复原到汉代至魏晋的风格,但由于对时代背景和历史细节把握不够,导致有许多地方仍然不到位。例如,中国汉民族的起居习惯曾由席地而坐转化为垂足而坐,这个转化一般认为从南北朝开始,至唐宋时期完成。唐宋以来基本上是高桌高椅,垂足而坐,唐宋以前,室内陈设以低矮家具为主,席地而坐。剧中虽然坐具较低,但很多都是垂足而坐,这与汉代至魏晋席地而坐的历史真实不合。 四、剧中的称谓礼节也有不妥之处。剧中有新余百姓接驾时称“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称谓礼节,这显然不合史实。这是因为“万岁”在那个时期不是帝王专用语,而是所有人的贺语,百姓遇到高兴的事都可以喊“万岁”,那时有“天子万年”等贺语。“万岁万岁万万岁”是唐代时期创立周朝的一代女皇武则天时出现的贺颂之语,武则天之后才成为朝见皇帝时的贺颂之语。 五、剧中展示骑马镜头时出现了马镫,这也不符合历史。汉代时还没有马镫,西晋时才出现马镫,安阳孝民屯西晋墓和朝阳袁台子晋墓出土的马镫,为此提供了实物证据。 六、剧中一些饮食及其称谓也不符合历史。剧中天庭三公主去长安找卫青,竟然出现吃包子的镜头,汉代中国还没有包子,包子起源有二说:一说起源于三国时诸葛亮攻打南蛮时发明的祭品,一说起源于南北朝时带馅的胡饼——“毕罗”。包子最早出现于隋代,它当时叫玉尖面,以熊肉、鹿肉为馅蒸制而成,隋炀帝喜食,包子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宋代。 七、剧中七位仙女所披羽衣皆是薄纱之状,名不副实。应该多少带有羽毛的质感,或可根据出土羽人雕像腿部、腋下有毛之特点,在仙女羽衣腋下及裙腿部带出一些羽翅状的隆起之物,才更符合羽衣和羽仙的形象。 总之,该剧瑕不掩瑜,无论剧情、画面,还是仙术展示方面都是很不错,这不失为一部很好的神仙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