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城市排水系统 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熊水华 马小红
城市排水系统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排水设施包括:接纳输送城市排水的管网、泵站、沟渠,起着调蓄功能的湖塘、河道以及污水处理厂等相关设施。城市排水设施,是城市水污染防治、防洪排涝的重要工程,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市城市排水系统现存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市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排水工程缺乏长远规划,整体标准相对落后。目前我市城市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一般采用1-3年重现期,而发达国家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较高,如美国居住区2-5年,商业区2-10年;欧盟居住区2年,商业区2-5年;澳大利亚2-10年;日本东京3年。我市雨水管道重现期偏低,每逢暴雨,部分排水设施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内涝”后果。只要碰上大雨天,城南城北街道多处积水,尤其是站前西路、赣西大道与中山路交汇处、新欣大道公路铁路桥涵洞等地,遇上大雨就涨水,造成道路堵塞,车辆无法通行,市民怨声载道。
2.对排水系统管理意识不足,缺乏对排水系统规律性维护与保养。由于设施维护水平低下,地下管网管理混乱,管道不时被施工垃圾或其他垃圾堵塞,或者是发生渗漏却未被及时发现,导致道路积水。城市雨水管带与地面设施相比较,管理保养明显滞后,造成严重“肠梗阻”。城市排水管网欠账较多,管道老化,排水标准较低,有些地方排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导致排水系统出问题。有关部门对排水系统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排水管线铺设完毕后管理工作不够完善,除非出现重大问题,否则无人问津。
3.缺乏科学发展意识,对地下管网排水重要性认识不够。盲目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忽视最基本的城市发展客观规律,造成并加剧以下问题:城市“内涝”。城市中的绿化带大多高于道路,而绿化带是缓解排水系统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城市内植被覆盖率降低,道路“硬化”,使降水只能通过排水系统排走,而土壤本身失去了蓄水能力。城市内自然水系的消失。由于有些部门只顾眼前利益,将一些山塘湖泊等低洼地区也拿出拍卖,搞房地产开发,从而减少了天然汲水能力。
4.城市街道灰尘污染严重,部分市民常有不文明习惯。由于城市扩张,建设不断,各类运送建设材料建筑垃圾车辆没有按规定营运,造成街道上满是尘土飞扬,加之一些市民为了方便,将垃圾或工地废渣土倒入排水管网, 造成管网人为堵塞。
二、解决我市排水系统问题的建议
1.建议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和改善城市排水系统问题列入民生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负总责,组织发改、财政、城建、规划、城管等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要从政府财政预算中拿出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使城市排水这一问题落到实处。
2.开展一次全面的普查摸底,建立电子档,将地下管网管理工作纳入智慧新余的重要内容。要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实地,进行现场勘查考察会诊,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要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情况,做到该扩管的要扩管,该分流的要分流。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设计专业的排水系统软件,绘制好地下排水管道网络分布图。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备的降水信息系统,有助于对排水系统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跟踪维护。
3.要选择合理科学的排水体制。排水体制主要包括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合流制是将污水和雨水在一个管道中排放并处理,在城市老城区采用的比较多,这种排水体制的优点是维护费用低,污水和雨水都经过处理,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缺点是一旦发生内涝,污水会随着雨水漫出,从而带来公共安全问题。分流制是将雨水和污水分管道排放和处理。这种排水体制的优点是比较灵活、易于控制、不会带来污水溢出等问题,缺点是造价较高,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容易造成城市水体污染。现在普遍观点认为分流制优于合流制,在新城区建设中也被广泛采用,但我们认为,两种体制各有利弊,老城区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合流制进行改造,保留合流制并在此基础上修建合流管渠截留管,或许会比全部改成分流制的效果更好。
4.道路建设需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搞地面硬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味的强调美观而大量使用硬化地面,容易导致地表层丧失透水功能。针对地面硬化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上采用透水性地砖铺设;在居民区、公园等公共场所铺设的实心砖间留出一定空隙,增加路面透水性。同时,要加强排水管道管维护,保障排水设施畅通。在排水管护工作中,一方面要配备充足的专业维护人员,定期对管道进行清理;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和宣传,严禁餐馆、洗车行等服务性行业将油污、杂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出流入地下管道。
5.加强公民素质习惯培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利用公共设施(如公交车站横幅广告等)和媒体(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工作,使市民从思想上意识到随意丢弃固体垃圾对排水设施危害的严重性,从而而避免这类行为的发生。对解决包括城市内涝在内的城市灾害问题,我国有很多相关法律法规,如: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防汛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同时我市还要因地制宜制定有关规定,并严格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切实解决我市城市排水系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