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邹秋根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异地,而自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市有近1.7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四分之一左右。他们本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却承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他们本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却不得不早早地承受各种压力。一眼看上去,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但其实又怎么会一样,周围人的舆论和社会的有色眼镜早已让他们变得比其他孩子更加敏感。每年的春节是他们最开心的日子,因为父母会回来团聚,而过完春节他们又失落起来,因为父母还得外出打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谁也不知道他们还要留守多久。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赚了钱,却赔了孩子”,这是调查中一位母亲对我们说的话。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现状令人担忧。
1.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60%以上的留守儿童父母同时在外打工,80%以上的留守儿童感到心情失落和生活孤独。由于缺乏父母的亲情慰藉,加上与外界接触较少,留守儿童相当一部分表现出内向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还有的表现为内向、胆小,自卑感严重,或者散漫、叛逆行为特别强。小惠(化名)今年11岁,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她的父母在四年前外出打工,家里就剩一个年过七旬的爷爷。在整个交谈过程中,这个清秀的小女孩一直低着头,局促不安地绞着衣角,“我好想爸爸妈妈,我都一年七个月没有见过他们了,我有点想不起他们的样子了。”说着就红了眼圈。随后,小女孩除了点头和摇头外,几乎没有开过口。爷爷告诉我们,自打父母外出打工后,小惠就越来越内向了,“这孩子不爱跟人说话。我一个老头子,最多也就是保证她能吃得饱,她有什么话也不跟我说,有时候接到爸妈来的电话,她也不怎么说话,经常就是抱着电话哭。”
据调查,外出打工的父母大多是过大年“回家看看”。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60%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次,10%的留守儿童父母更是几年才回来一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留守儿童情感世界出现空缺,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留守儿童表现出对父母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作为村里第一批留守儿童的晓红(化名),如今是一个2岁小孩的妈妈。上个月底她刚和丈夫从外地回来,“孩子现在晚上还是要跟奶奶睡,跟我们没那么亲近,这次回来就不出去了,我不想女儿以后和我一样不会叫妈妈。”据晓红介绍,她至今不曾开口叫一声自己的母亲“妈妈”。她出生不久,父母就外出打工,几年都难得见一次母亲,以至于后来母亲回家,她都不会叫妈妈。一直到现在她自己成家做了母亲也无法开口叫一声妈妈。
2.学习成绩令人堪忧
由于留守儿童大都是隔代监护,监护人小学文化以下的占了80%以上,辅导儿童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亲情的缺失加上平时祖辈等临时监护人的监管不力,导致不少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成绩滑坡,厌学逃学、沉迷网络、自暴自弃等行为频发。调查显示,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小亮(化名)去年初中毕业后便没有继续读书,当被问及还想不想回到学校继续读书时,他回答:“一点都不想,我读不好,也不喜欢读书,多读几年以后还是去打工。过两个月,我就跟我爸一起出去。”调查发现,由于如今外出务工收入逐步提高和大学生就业难等情况的出现,造成有些外出务工者产生“读不读书一个样,多读少读一个样”的思想,一些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及周围人群影响,从小就崇尚“打工赚钱”的短期行为,并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
3.人身安全存在隐患
近年来,由于疏于父母监护,留守儿童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加上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年龄结构偏大问题,学校在学生安全问题上明显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事故频发。
某农村寄宿性完全小学现有学生600人左右,其中留守儿童占了一半,住宿生有330多名。该校校长表示,现在最感头疼的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的寄宿生都是10岁左右的小孩,缺乏自控能力,准不定会发生什么事。老师每天晚上都要到学生宿舍查房,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情况。特别是这些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家中只有老爷爷老奶奶,一旦学生半夜生病或发生别的什么事,家长都叫不来,只有老师负责,轻一点的送往镇医院,重一点的就必须送往市人民医院,还得派老师守护。遇上学生需要动手术,老师又不敢决定,手术签字都成问题。
4.道德行为易产生偏差
留守儿童正处于自律能力较弱的阶段,他们多是由祖辈监护,祖辈或无力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言行、学习,或者过度溺爱留守儿童,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行为偏离正确轨道。据一名村干部介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又没有精力管教,一些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学校里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旷课、逃学,甚至有抽烟、喝酒、打架、小偷小摸的情况发生,“这样下去,我好担心他们会成为问题儿童。”一项针对留守儿童的跟踪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归属感,一部分辍学外出打工的孩子,出于归属的需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加入帮派。
据调查,去年某镇辖区内发生的多起入室盗窃案中抓获的嫌疑人大部分为农村留守少年,最小的只有13岁,他们的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这些孩子或放在学校寄宿,或初中毕业失学在家跟爷爷奶奶生活,缺乏家长关爱和管教,学校对学生课外时间监管有限,多方面因素导致这些留守少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影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民警介绍,这些孩子平时都爱玩网络游戏,没钱了就想到去偷,他们或单独作案,或结伙偷盗,危害社会,成为社会治安管理一大难点。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建议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正处在人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民族的未来、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幸福。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关心关怀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关部门积极采取举措,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关爱活动,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不断优化。为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应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总体部署,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建立有效的领导协调机制,健全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共建共享的留守儿童动态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将农民工家庭在经济、教育、健康等诸领域的监测评估指标纳入政府部门常规统计调查之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探索实践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模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出台免税、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
2.构建学校、家庭、村委相衔接的关爱网络。进一步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按照适当比例配备生活及心理辅导教师,并将其纳入学校编制中。在留守儿童集中的村庄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托管、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指导,开展课外活动。以乡规民约的方式推行农村儿童监护人监督制度,建立邻里互助组,对法定监护人、委托监护人的监护进行监督。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问题,有关方人员迅速介入并妥善处理。对于大龄留守儿童,特别是无人监管的留守儿童,建立长效帮扶和管护机制,对他们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教育指导。
3.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学前教育对一个人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留守幼儿数量庞大,应特别关注这一儿童群体的成长发展。进一步加大城乡托幼机构建设,扩大公立托幼机构的规模,使更多的留守幼儿能够接受学前教育。因地制宜建立多种灵活简便的托幼机构,加强对其规范管理。为农民工子女入园设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对困难儿童给予入园补贴。
4.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我市志愿服务平台,深入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服务工作。
留守儿童问题,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对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希望全社会都能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关心和关爱这一特殊群体,为留守儿童带去希望、力量、勇气、健康,使留守儿童能与其他小伙伴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幸福而快乐的生活。